爆炒的普洱茶行業(yè)
封閉型,內外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落差,容易通過炒作達到高潮。
不過,與索羅斯仗火明搶不同的是,他們使用的武器不是金融產品,而是普洱 茶這一普通消費品,其謀勢更長久,也更為不動聲色。
早在2000年,國內宏觀經(jīng)濟雖然有望回升,但仍處于低位。政府制定了西部大開發(fā)的戰(zhàn)略,云南省特別重視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,因此發(fā)展普洱 經(jīng)濟可以借地方政府的支持而更加冠冕堂皇。
之所以相中普洱 茶,除了普洱 茶是云南省重要的經(jīng)濟支柱產業(yè)外,更主要的是普洱 猶如股市上的優(yōu)質藍籌股,凝結著眾多不可或缺的特性。
首先就是資源具有壟斷性和珍稀性。
普洱 茶的生長條件獨特,需要充足的陽光,溫暖多雨的氣候,年平均氣溫不低于0℃。而符合該條件的地區(qū)僅存于瀾滄江兩岸的丘陵地帶,其中以臨滄、思茅(后改名為普洱 )、西雙版納3個州市最為集中。
并且,普洱 中的名品當屬“古樹茶”、“老樹茶”,其茶氣十足,味厚醇和,深受市場追捧。但是,這些茶樹都是成長幾十年的珍稀品種,一棵樹的產茶量也就區(qū)區(qū)幾斤,這更加劇了資源的稀缺性。
從普洱 茶的制作工藝來看,普洱 熟茶需要經(jīng)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,味質穩(wěn)凈后才上市銷售,貯放時間越長越好。一般需要2~3年,干倉陳放5~8年的熟茶譽為上品。由于這種特性,也養(yǎng)成了普洱 愛好者愛收藏普洱 茶的傳統(tǒng),非常類似茅臺陳釀等隨時間增值的藍籌概念。
其次,普洱 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,清朝曾入選為貢茶,并且茶馬古道的傳說歷史悠久,有足夠挖掘的亮點可以炒作。
更重要的一點,普洱 茶的價格之低廉是“藏在深山人未知”。2004年,1公斤鐵觀音、烏龍茶的價格,可以買10公斤以上的普洱 茶。除了圈子里的人知道含金量外,生產商由于相對分散和閉塞,對其價值認識也不足;而終端消費者更是一無所知,只要挖掘出含金量,自然容易吸引到大量的跟風者。
事實上,歷史上普洱 茶有兩次炒作風波,第一次是1950年后的香港,第二次是1995年后的臺灣,都曾掀起了普洱 熱并將茶價炒到了高潮。
1999年臺灣的普洱 茶市場崩盤后,港臺的茶人(實際是莊家或炒手)就開始把眼光投向大陸普洱 茶的產地云南。而大陸當時由于消息閉塞,沒有把普洱 茶當名貴的品種,老茶的原持有人不但分散,信息少,還都擔心這一片片冷冷的老茶壞在手里。
面對這片未被開墾的內地市場,炒作者焉能不出重拳?
2、布局港臺大炒家相中這一塊風水寶地后,制定了周密的操作計劃。為了順利囤積普洱 茶、拉抬價格、安全出貨,組織內部做了嚴密的分工,還雇傭了整整一個股票操盤手團隊來當顧問。這些在后來的普洱 茶坐莊操作過程中可以看出端倪。
(1)吸籌:“悄悄地進村,打槍的不要”
2000年前后,進入大陸的港臺茶商雇傭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城市的茶廠、茶莊、供銷社、甚至邊遠村寨收購老茶。
由于當時國內的普洱 茶并未普及,收購成本非常低。而且由于是大量掃貨,最初兩年每公斤的收購價甚至不超過10元,而收茶人的費用則按每片茶餅1元的價錢給付。云南一些邊遠村寨普洱 老茶的收購價更是便宜得驚人。
三年左右,云南大部分的陳年老茶便被收購殆盡。到2006年普洱 茶大熱期,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原產地普洱 陳茶大部分已經(jīng)進入各大莊家的倉庫,每個莊家都至少擁有數(shù)百噸存貨。
這樣一來,具有收藏價值的老茶基本被莊家控制,保守估計占了七成。
(2)壟斷:控制上游產業(yè)鏈雖說普洱 茶資源稀缺,但是畢竟屬于可再生資源,因此對上游生產廠家一定要牢牢控制。所以在掃貨同時,港臺、廣東商人還開始陸續(xù)介入了云南茶廠的并購重組。
其中,云南省四大老牌普洱 茶生產企業(yè)之一的云南普洱 茶(集團)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時,被香港長泰集團以2100萬元人民幣收購。
與此相仿,眾多改制后的大茶廠,其股東結構中或多或少都有港臺資本的影子。2004年底,有60多年歷史早已資不抵債的勐海茶廠被博聞集團整體兼并,這又是國內的投資集團介入普洱 茶生產的典型。
除了控制茶廠外還要控制茶山(茶園)。在云南出名的茶區(qū),每一座山都有人炒。易武茶山主要是臺灣人在收,景邁茶山主要是日本人。
類比股市,很明顯屬于上市公司和莊家攜手操縱的類型。這樣的莊,志在長遠。
(3)輿論造勢由于普洱 茶不是生活必需品。并且亮點還不為人所知,所以輿論造勢成為關鍵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這也是大炒家的主要著力點。
從2005年開始,港臺炒家就重金投入媒體,進行輿論造勢。據(jù)說其中一個大炒家集團在普洱 茶概念的推廣上耗資2億元。很多股東一開始都有意見,后來一盤算大家都認為很值。
炒作采用的手法多種多樣。能喝的古董、減肥、養(yǎng)生、慈善義拍、奧運等,但凡能沾上邊的都大手筆投入。開始是馬幫聲勢浩大進京再現(xiàn)“茶馬古道韻味”、40多人120匹馬,一路義賣大半年從云南直到北京,在老舍茶館舉辦“盛世福壇馬幫普洱 ”新聞發(fā)布會和現(xiàn)場拍賣。沿途建希望小學等,讓普洱 出盡了風頭。后來,100克“宮廷普洱 茶”在廣東拍賣出16萬元的天價。此后,各色馬幫行動與“高潮迭起”的普洱 茶拍賣層出不窮。
到今年初,更有一支龐大的恭迎隊伍進京迎接一塊百年宮廷普洱 榮歸普洱 故里。
這塊百年普洱 被譽為“茶祖”,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。恭迎隊伍穿越九省市,所到之處皆有人“朝拜”。等到了當時的思茅市,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極,彩旗飄揚、警車開道、直升機護空,禮炮相迎,一時萬人空巷。
更為重要的是,炒家充分領悟了文化的含義,因為普洱 茶如果不賦予文化的內容。炒作的效果會打折扣。所以港臺茶人(也許是幕后的莊)以茶學大師、文化人的面孔出現(xiàn),四處宣講茶文化,出版刊物,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學網(wǎng)站、研究所等,充分借鑒了在香港臺灣的炒作手法。
鄧時海,臺灣師大教授,臺灣普洱 茶協(xié)會創(chuàng)始人。1995年出版了后來被公認的普洱 茶巨著——《普洱 茶》。他也是1999年第一批就到大陸收老茶的人。
鑒于老茶稀少這個事實,2005年,鄧時海與臺灣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,推出了《普洱 茶續(xù)》,倡導“喝熟茶、品老茶、藏新茶”的普洱 教條,這樣也就從理論上奠定了炒作基礎——普洱 已經(jīng)脫離消費品,更多地融入了金融產品投資保值的特色。
王曼源,香港榮源茶行貿易公司董事長、世界茶文化交流協(xié)會會長。他的公司是普洱 茶在香港出口的集散中心。他曾提供資料與黃健亮合作,在臺灣編輯出版《普洱 茶譜》一書,用茶文化帶動茶產業(yè)。
(4)政府公關這是非常本土化的一筆。
港臺商人與大陸打交道多年,深知這塊土地的秉性,要想做大事,不借助政府的力量是很難成功的。所以,政府公關成為普洱 炒家最為慎重的工作重心。
在學術方面,港臺茶商贊助研究機構挖掘普洱 的保健機理。其中,中國農科院茶葉所、云南農科院茶葉所和云南農大等科研單位,都圍繞普洱 茶的品質形成機理和保健功能出版了大量研究論文。而這僅僅是影響政府工作方向的前期鋪墊。
對于政府公關,港臺茶商是摸準了地方的軟肋。
由于云南地處偏遠,工業(yè)基礎薄弱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需要新的支撐點,港臺炒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極力游說政府對投資普洱 立項。另一方面,以境外資本投資為由進入當?shù)夭季?a target='_blank' href='http://ouyr.cn/look.php?sid=4158'>普洱 資源。這樣做的目的是一舉數(shù)得,除了可以低成本壟斷上游資源,更可以以外資之名獲取當?shù)卣某R?guī)支持。同時,由于政府對于投資中出現(xiàn)的泡沫容忍度較大,這樣也具備了炒作的政治環(huán)境。
從1993年開始,思茅市每兩年舉辦一次普洱 節(jié),至今已有八屆。當?shù)匾矊?a target='_blank' href='http://ouyr.cn/look.php?sid=4158'>普洱 茶產業(yè)先后由“重要產業(yè)”提升至“支柱產業(yè)”,后又提拔至“第一支柱產業(yè)”的高度。
2005年,在云南省茶葉工作會議上,云南省提出要將“云茶”進一步做大、做優(yōu)、做強,使之成為云南繼“云煙”、“云花”、“云藥”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。這一戰(zhàn)略實現(xiàn)的標志當屬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改名為普洱 市。
3、炒作拉抬一切的布局都為了炒作獲利。
為了能拉抬價格,普洱 茶商的運作手段花樣繁多,令人不得不服。
從2005年至2007年5月,炒家通過各種手段推漲普洱 茶的市場行情。茶市開談必有普洱 茶,茶商們碰面談及較多的不是茶品,而是:“你存了多少貨?”“今天又漲了多少?”
一位溫州搞建材的人這樣形容飛漲的普洱 行情:“1.2萬元一件時,朋友勸我投資。我沒敢,畢竟對普洱 茶一竅不通,不知水深水淺,怎可盲目跟進?!”
誰知道幾天時間漲至1.6萬元,眼看著沖破1.8萬元、2萬元,讓他感覺白白錯過了抓住財富盛筵的機會。
在拉抬中,股票操盤手的市場操作功不可沒,從具體細節(jié)不難發(fā)現(xiàn)操作股市的痕跡:
(1)龍頭股帶動板塊內其他股票上揚如果說占普洱 茶產量70%的名廠(勐海、中茶、下關等)就是普洱 茶的龍頭板塊的話,那么“大益7542"就是這個板塊中的龍頭股,龍頭股大漲自然財源滾滾。
本來普洱 就有越陳越香的概念,老茶對新茶是“十年十倍”,所以港臺炒手先從囤積陳年老茶開始,帶動了新茶的價格上漲。同樣的手法也用在了一家茶廠的不同品種中,量少的高端品種先把價格拉高,然后量大的中低端品種慢慢出貨。比如高端“大益7532"紀念版帶動量大的“大益7542”價格上漲。
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。
在普洱 炒作的高峰期。到云南旅游的游客幾乎每人都會買回幾餅價值不菲的所謂“老樹茶”,不知道云南應該有多少高產的老茶樹?這與當年一只鱉生產出成千上萬瓶“中華鱉精”何其相似!
(2)對敲拉高這里面的手法更是繁多。
首先是拍賣。
2004年春節(jié),魯迅和許廣平珍藏的3克清宮普洱 茶拍出1.2萬元,相當于每克4000元。
2005廣州茶博會上。德利茶業(yè)僅50克重的陳年舊普洱 ,被香港客人鐘先生以13.8萬元拍得;勐海興海茶廠的普洱 斑章熟餅,則以8.8萬元被買家競得。
2005年,“馬幫茶道·瑞貢京城”老舍茶館,姜昆主持拍賣,張國立先生捐獻出來的一桶茶(7餅),以160萬元的價格成交。
2006年9月,昆明首屆中國普洱 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,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的雙綠牌宮廷散茶100克茶葉以22萬元被成功拍賣。
2007年5月,深圳茶博會上,臨滄鳳慶茶廠的一餅499克的名貴普洱 茶——“錦繡茶祖”,以40萬元高價被拍走,每克800多元,創(chuàng)下新茶拍賣最高紀錄。
這里面的貓膩很多。
如果是廠家的貨已經(jīng)供不應求,請多家經(jīng)銷商來參加拍賣,拍出高價,兩相情愿,這個自不必說。但是很多拍賣都是安排好的,邀請了一幫托兒,事先做好了局,然后起拍。
這些托兒在臺下此起彼伏拍得不亦樂乎,其實目的就是制造一種氣氛,制造價格幻想,制造稀缺概念,拍出天價后就打開了其他普洱 茶的上漲空間。如果真有參與競拍的其他人,好,茶就是你的了,更是魚與熊掌兼得。
其次是自買自賣。
無論在股市還是普洱 茶市,多數(shù)的人都是因為價格快速上漲才跟進的。炒家先在市場上賣出20%。再通過親信以高價回收,制造漲價與缺貨的假象,循環(huán)數(shù)次,通過控制發(fā)貨節(jié)奏與數(shù)量,茶價在最終流向終端市場的環(huán)節(jié)中一輪輪被抬升。
這樣必然吸引更多的散戶追加資金跟進。當茶價到了莊家所認為的高點時,散戶以及吸引的資金也到了一個龐大的支撐面,莊家有節(jié)奏的“拋盤”開始。
等到達到理想價位散戶大批接手時,價格已經(jīng)翻了幾倍了,各級的莊家都有這類的動作。等莊家把所有貨拋空,三級市場的價格還在漲。散戶一跟進就發(fā)現(xiàn)無人接盤了。
還有縮量拉升。
首先是港臺炒家手中囤積了多數(shù)的老茶,包括2000年前后收購的和從港臺回流的。接著經(jīng)銷商看到拍賣后價格暴漲,也開始囤積各類老茶新茶。
大炒家控制了上游。茶廠和經(jīng)銷商簽訂一筆合同,但第一次只給20%的貨。等到價格達到理想價位后才全部供貨,這樣人為制造市場的饑餓感。當將整個市場的胃口吊起來的時候,新茶老茶一古腦全傾銷出去。
這幾乎就是股市拉抬的現(xiàn)實翻版。
有了價格的支撐,加上“儲藏增值”概念以及文化的包裝,普洱 茶一下子“烏雞變鳳凰”,成了身份、文化甚至宗教的象征。一位溫州茶商這樣描述普洱 茶熱:“珠海一個老板特意請我去喝茶,開口就是這款普洱 茶市值兩萬元一件,洋洋得意。我一喝,告訴他這茶一般,只值九千。他立即扔了,問我最貴的茶多少。他認為,最貴的普洱 茶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身份。”
正是如此,大量連“生茶與熟茶”、“曬青與炒青”都分不清,甚至受誤導認為“霉味就是陳味”的散戶在今年初涌進普洱 茶市。白領以飲普洱 茶展示自己的時髦,并不懂茶的文化人以飲普洱 茶體現(xiàn)自己的內涵,商人送禮以送普洱 茶為檔次,甚至機關內的司機也要學著手端一把紫砂壺品普洱 茶色、聞普洱 香,整個市場都為之瘋狂。
炒到了后期,成品普洱 已經(jīng)供不應求,就開始炒“期茶”。新茶未上市,炒家就開始炒作訂單,白條代替實物,操盤方式依舊。在那個時期,拿到茶就意味著拿到了暴富的機會,誰去細心考慮能否賣出去?
4、出貨:有條不紊出貨是獲取暴利最為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如果控制不當,不僅前面的投入全泡湯。更糟糕的是真金白銀換回來的是一大堆吃不完的普洱 茶,這就真為了云南地方經(jīng)濟作貢獻了。
所以,這是港臺炒家控制最為嚴密的一環(huán)節(jié)。
(1)有組織出貨控制市場供給,嚴格地按照比例和規(guī)定順序出貨。
其實在大炒家們密謀炒作之初,就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界定,按照各自實力、資源的多少劃分座次,設計出貨順序。誰什么時候出、出多少、以什么價格出,都有非常嚴格的規(guī)定。
(2)經(jīng)銷商嚴格分級對經(jīng)銷商,也通過分級和買斷代理權的方式實現(xiàn)嚴密控制。
如大益茶廠通過與經(jīng)銷商簽訂合同,以每家交納保證金來控制第一級經(jīng)銷商。第一級經(jīng)銷商2007年(年初為全國46家)保證金為3000萬元,這樣才能以出廠價拿到貨;二級經(jīng)銷商每家2000萬元,三級1000萬元。
一級發(fā)展二級,二級代理開始發(fā)展三級代理。三級代理又發(fā)展散戶。保證金一交,未來市場上普洱 茶滯銷和價格下跌的風險就一級一級由廠家傳遞給了小經(jīng)銷商和散戶。
(3)經(jīng)銷商也必須遵守發(fā)貨的秩序。否則會有嚴厲的懲罰。
由于大宗商品出貨量太大會嚴重拖低市場價格,而且要是有個別老鼠倉那就麻煩大了,所以在行內幾乎采取的是黑社會般的控制秩序。
據(jù)傳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老鼠會,滅鼠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顆子彈。這樣一來誰也不敢做老鼠,而且沒有必要做老鼠。于是在嚴格的監(jiān)督下,出貨順序有條不紊,而且大炒家繼續(xù)推高普洱 茶價格。
(4)放量甩貨,詐取最大利潤制造好稀缺概念之后,在嚴密的安排下,大量的普洱 茶以非常“稀缺”的姿態(tài)靜悄悄流入市場,其中“中茶”在今年突然向市場增量2萬噸普洱 茶。“相當于增加了四個大益茶廠。”茶市經(jīng)銷商心有余悸地說。
事實上,昆明茶廠自1996年停產至2006年開工,十年間“中茶”都未生產過普洱 茶。2006年3月,中國土產畜產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新獲得了“中茶”商標使用權,此時原先旗下的下關、勐海茶廠早已剝離改制,只剩昆明茶廠一家,且年產量據(jù)說不足2000噸。
這樣的情況下,“中茶”開始以每公斤50元授權其他廠家使用“中茶”商標,并將批號分字頭賣斷。“珍稀普洱 ”的供給量暴增!“大量貼牌導致質量混亂,價格暴跌,引起炒家恐慌、拋售,又將‘大益’、‘下關’等在高位運行的品牌拉下水。”其中“大益7542"在2007年5月20日由1.6萬元/件跳水到1.1萬元/件,標志主力已經(jīng)出了大部分的貨,開始尾盤甩貨。
而港臺大炒家的老茶餅藏量是另一個考核指標。據(jù)“炒茶人”描述,他們已經(jīng)提前幾個月出了大部分貨。中炒家(一級和云南二級經(jīng)銷商)大約晚一到兩個月出完,并且云南的經(jīng)銷商沒有一個被套。
這個可以從拍賣市場看出端倪。
文/帶劍行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