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邊茶|四川名茶
四川邊茶是漢族茶農創(chuàng)制的傳統(tǒng)名茶,產于四川省,屬黑茶類。
四川邊茶因銷路不同,分為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。南路邊茶,又稱南邊茶,依枝葉加工方法不同,有毛莊茶和做莊茶之分,成品經整理之后壓制成康磚和金尖兩個花色。西路邊茶,又稱西邊茶,西路邊茶的枝葉較南路邊茶更為粗老,其成品茶有茯磚和方包兩個花色。
具有開胃消滯,生津止渴,祛脂減肥,補腎益壽等功效。
四川邊茶有1000多年歷史,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,元朝時期稱為西番茶、明朝時期稱為烏茶,到現(xiàn)代四川邊茶又被稱為“藏茶”。
主要品種
南路邊茶
南路邊茶是四川生產的、專銷藏族地區(qū)的一種緊壓茶,過去分為毛尖、芽細、康磚、金玉、金倉六個花色,現(xiàn)簡化為康磚、金尖兩個花色。
南路邊茶是四川邊茶的大宗產品,以較粗老的鮮枝葉所制的毛茶壓造而成。南路邊茶鮮葉粗老并包含部分茶梗,須經過較復雜的制造過程才能使有效化學成分鉸充分的轉化,便于熬煮和飲用。
依鮮葉加工方法不同,可把毛茶分為兩種:鮮葉采割下來,殺青后未經蒸揉而直接干燥的,稱“毛莊茶”(亦叫“金玉茶”);鮮葉采割下來,殺青后還要經過較復雜的蒸揉及渥堆做色過程后,始行干燥的,稱“做莊茶”。由于“毛莊茶”制法簡單,品質較差,在蒸壓前均要進行加工以利物質轉化,茶區(qū)推廣“做莊茶”而逐步淘汰“毛莊茶”。
西路邊茶
邊茶,系四川灌縣、北川一帶生產的邊銷茶,用蔑包包裝,分為茯磚和方包茶。灌縣所產的為長方形包,稱方包茶;北川所產的為圓形包,稱圓包茶。現(xiàn)圓包茶已停產,改按方包茶規(guī)格加工。方包茶是以筑壓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的一種較粗老的蒸壓茶,每包重35公斤。
西邊茶原料比南邊茶更為粗老,以采割1-2年生枝條為原料,是一種最粗老的茶葉。產區(qū)大都實行粗細兼采制度,一般在春茶采摘一次細茶之后,再采割邊茶。有的一年刈割一次邊茶,稱為“單季刀”,邊茶產量高,質量也好,但細茶產量較低。有的兩年采割一次邊茶.稱為“雙季刀”,有利于粗細茶兼收,但邊茶質量較低。有的隔幾年采割一次邊茶,稱為“多季刀”,茶枝粗老,質量差,不能適應產銷要求,殺青后曬干即可。
西路邊茶毛茶色澤枯黃,是壓制“茯磚”和“方包茶”的原料。
價值功能
四川邊茶屬黑茶,在其形成過程中有渥堆這一特殊工序,期間益生茵的代謝作用貫穿始終,使其具有了特殊的保健功效,具有開胃消滯,生津止渴,祛脂減肥,補腎益壽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