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巖茶的干燥方式及其優(yōu)缺點|謝榮
,選用密度較高的雜木類樹木燒制的木炭,揀去炭頭及非炭類夾雜物。用炭刀將木炭拍成鵝卵般大小,曬干,篩下末。將炭塊放在寬50cm,深40cm--45 cm的焙坑中,用松明將木炭點燃,燒至將過面,用鐵鏟將底部翻上來拍實,再加木炭燃燒,再次過面后,重復以上順序,直至燒紅的木炭約占焙坑高度的七至八成時覆上薄灰,通過調整炭灰的厚度來調整溫度。
烘焙方法:(毛火)每籠投揉捻葉2kg-2.5kg。采用先初焙后攤涼,再復焙的方法。先在120℃-140℃的焙窖上烘焙,每4-min—5min翻動一次,約四成干時,換至100 ℃的焙窖上,每8min—10min翻動一次。茶葉約七八成干時便下焙攤涼。然后采用低溫常烘的方法,用火溫80℃-90 ℃ 焙至?奢p易折斷便可下焙。毛火要求采用“薄攤,高溫,快速”的方法以提高滋味甘醇度,發(fā)展香氣和加深湯色,力求避免悶蒸現(xiàn)象,否則,香低、味苦、色澤灰暗。
焙精茶(足火):打焙方法基本同上。將燒紅的木炭堆成饅頭狀,而邊緣與焙坑近乎平時,在過面炭火上覆上篩下的炭末燒紅,最后覆蓋上純凈的炭灰。
一號茶焙兩趟或兩趟以上較好,先用勺子舀掉適量炭灰,用木質灰刀調整好溫度后,將茶葉放進焙籠內,每焙置入3.5kg左右茶葉,較緊細的可適當多些。焙茶時每30min左右翻動一次,第一次翻動時直接把焙籠翻過來倒在另外一個焙籠里攤好,第二次用手指按住焙籠正中,將四周的茶葉往中間收攏,把茶翻拌均勻攤平。第三次又把焙籠翻過來,第四次再用手翻,如此反復。翻動時手勢要輕、速度要快,以免產生碎茶且溫度散失過多。每次翻焙同時,用灰刀把灰面修平,防止灰面有裂縫,縫中火舌灼傷茶葉。幾個小時后把茶葉倒在潔凈的地上攤涼,裝箱待焙。收工后焙坑內加厚炭灰,用灰刀修好灰面。當木炭越來越少,火溫漸低,便將弧型的焙篦換成平的焙篩。一焙炭用完后,接著再打一次。
幾天之后,把焙過一遍的茶葉裝上焙籠,掌握好溫度再次烘焙。此次烘焙進入“收官”的關鍵時刻。每次翻茶之后,必須取一些茶葉稍稍攤涼,以觀其色澤,聞其香氣。清香型的茶葉焙火最忌火功味太足。焙時觀察其葉蒂色澤變化,初時葉蒂微青綠,轉為黃綠再轉為黃綠帶烏色,并油潤起來,閩北人稱之為“上油面”。香氣也由帶青香轉為清香再轉為濃香并帶火香。濃香型的烏龍茶焙火要更透,要焙到整個茶葉灰灰霧霧的。焙火程度用干看干聞判斷的方法要有足夠的經(jīng)驗。要把握烘焙的精準度,開湯審評非常關鍵,邊焙邊品火氣太大,香氣不容易判斷,吃水有火辣的刺舌感,但只要是吃水醇厚,并且水香高濃起來,澀感退去便可下焙。
在外形上精制茶比毛茶更為緊結,細實。因而焙籠內置焙蓖形狀稍有不同,焙毛茶的焙蓖所編織圓竹條更粗,之間空隙更大,以利于熱量的上升。焙精茶的焙蓖所編織圓竹條更細,之間空隙較小較多,以防止茶葉掉落。焙蓖用了一段時日,容易讓茶葉夾雜在空隙中,而拍打不出來產生焦條。此時,要更換新的。
1.3:箱體式茶葉烘焙機:采用電熱管加熱裝置對茶葉進行烘焙,電熱管產生的熱能沿著機內風道右側向下輸送,通過攤葉層由左側風道經(jīng)箱頂煙囪排除。機上配置電子控溫儀,電子數(shù)顯定時器等。調整好所需的溫度,時間后,加熱管便開始加熱,當溫度達到設定值以上,加熱裝置自動停止,溫度低于設定值則自動加熱,但排氣不停,以達到自動恒溫的目的。設定時間一到,加熱停止而排氣不停,防止茶葉產生焦火味。
依據(jù)機型不同,機體容量不同,烘焙量也不同,箱體內配置9-12層焙篩不等。
烘焙方法:將茶葉裝入焙篩,一般以焙篩容量的八成為適量,中間挖幾個洞。焙溫:清香型的茶葉掌握在100℃--120℃之間,濃香型的在120℃—135℃之間,高火的135℃以上。
烘焙時間:90min—120min翻焙一次,以達到均勻的目的?偟谋茶時間因茶而異,高檔茶的焙時較長,溫度較低要“低溫長烘”。
箱體式茶葉烘焙機操作簡單,成本低。但溫濕度上下層不一,主要是最上層溫度低,而最下層濕度大,翻焙時要常調整各篩的位置。
1.4:自動鏈式烘干機:由加溫設備,鼓風設備,烘箱設備,傳動系統(tǒng)和輸送裝置等組成。
加溫設備使用“原煤熱空氣發(fā)生爐”和“無煙灶”等設備!霸簾峥諝獍l(fā)生爐”主要形式都為管內壁放熱式,即火管的外壁加熱,通過管內壁放熱,用鼓風機把熱空氣鼓到烘箱內進行烘干。這種空氣無煙氣等,因而在烘干過程中清潔無異味。但恒溫效果較差,所焙茶葉因溫度的忽上忽下,烘焙精茶難以焙出高檔茶,焙毛茶效果尚好。
無煙灶:它是在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下,產生近乎無煙味的煙道氣,來進行烘焙茶葉的爐灶。無煙灶在充分燃燒的同時,采用煙粒沉降和星火消除的方法,使產生的煙道氣的煙氣成分減少到極少的程度。無煙灶由鼓風機、燃燒室、沉降室、火星消除器、混合室、生火煙囪等部分組成。無煙灶經(jīng)一定時間的加溫蓄熱后,灶體吸足了熱量,加之,均勻的添置燃料,溫度相對穩(wěn)定,一般溫差在5℃之間。
熱風爐,無煙灶產生的熱量,利用鼓風機將之送人自動鏈式烘干機內,烘干機的百葉板在輸送鏈的輸送下,載著茶葉進行烘焙。每層翻動一次,直至輸出出茶口。焙茶時用調整燃料的多少加上調整冷風量來控制溫度的高低,同時利用調速開關調整烘焙時間長短。烘焙精制茶的機子的機型比烘焙毛茶的要大,百葉板篩片的孔目要小,因焙精制茶的時間較長,機內容量要較大,這樣機內的溫度便相對恒定。
2 3種干燥方式對比
物有所長,必有所短,為了區(qū)別它們在使用上的差異之處,將同一號水仙毛茶用傳統(tǒng)炭焙工藝,箱體式茶葉烘焙機和無煙灶配置自動鏈式烘干機進行烘焙,比較。
2.1原料:一級水仙揀去梗片加工成半成品。外形:條索肥壯長大,色澤尚烏潤,香氣清香欠持久,滋味尚醇厚鮮爽,葉底尚厚,軟亮,湯色橙黃尚亮。
2.2烘焙方法及過程:
⑴:將茶葉裝入6 CH---56型箱體式茶葉烘焙機中每篩1.75kg,共21kg。溫度115℃。每焙90min翻動一次,翻四次后,改用120℃,每90min翻動一次,焙二次。
⑵:用三臺6cH30型自動鏈式烘干機連續(xù)烘焙,以無煙煤為燃料,無煙灶為燃燒體。攤茶厚度2 cm。第一臺焙時100min,溫度110℃。第二機焙時100min,溫度115℃,第三臺焙時90min,溫度120℃。
⑶:傳統(tǒng)炭焙法:每焙籠裝入勻堆的茶葉3.5kg,調整好溫度后。起初4h,每30min翻焙一次,后改用40min翻動一次,溫度先高后低?偙簳r11h。
比較:
一周后,取上①—③茶作為比較。
1:外形:③茶收縮程度最大,條形最為緊結,沉重,但下段多,①茶的收縮程度最小,條形較粗松,②茶的條形介于其中;①茶色澤較為烏潤;②茶尚烏潤。
2:干聞香氣:③茶香氣炭火香明顯,花香內斂,①茶香氣顯露清純。②茶香氣稍濁,略帶煤煙味。
3:濕聞香氣:①茶香氣先顯露,但退得較快,②茶香氣略濁且低。③茶炭火香較顯略帶焦糖香,爾后花香漸顯。
4:滋味:①,②茶滋味醇和,①茶不如②茶耐泡,但鮮爽度高,③茶滋味醇厚,水香較好,更耐久泡。
5:湯色: ①茶湯色較②茶橙黃明亮,③茶初時湯色微濁爾后漸明亮。
6:葉底:①②茶葉底軟亮,③茶葉底欠軟亮。
總的來說,炭焙茶外形緊結,沉重。色澤欠烏潤,有些灰灰霧霧的、香氣內斂、滋味醇厚、茶香入味、品質較高,但產生的下段較多且生產成本較高,技術含量高,不易掌握。而箱體式烘焙機所焙的茶香氣最為顯露,但存在滋味稍欠醇厚,耐泡度不高、容易返青的缺點。鏈式烘干機焙茶,品質稍差,但生產效率高并且技術含量相對較低,容易掌握,適合批量性生產。
從三號茶的品質特征中不難看出,在初制過程做青階段茶葉的色、香、味等品質特征已基本形成,要再通過精茶的加工形成最終的茶葉品質。精茶的優(yōu)良品質于干燥過程的火攻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并且,烘焙方式對茶葉的最終品質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節(jié)節(jié)清(福建)茶業(yè)有限公司 謝榮
《福建茶葉》2010年 1--2期
武夷巖茶的干燥方式
武夷巖茶制作工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