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名茶:無錫毫茶
無錫毫茶,主產于江蘇省無錫市郊區(qū),屬于綠茶類別。其原料為無性系良種大毫,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復而得名。大毫茶樹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,屬半喬木、大葉型、早芽種,在太湖之濱的無錫郊區(qū)適應性強。表現為萌芽力強,發(fā)芽整齊,芽梢茸毛特多,芽頭肥壯重實,兼有產量高與抗逆性強之特點。制作毫茶原料,以一芽一葉初展、半展為主體,經殺青、揉捻、搓毛、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。無錫毫茶分1~4級,其品質特點是:條索肥壯卷曲,色灰透翠,身披茸毫,香高持久,滋味鮮醇,湯色綠而明亮,葉底肥嫩明亮。
歷史悠久
無錫茶文化歷史悠久,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記載。著名的“天下第二泉”惠山泉更像一顆明珠,為無錫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。
無錫毫茶為江蘇名茶林中的新秀。為了發(fā)揮和繼承無錫豐富的茶文化,無錫茶樹品種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從1973年開始研制,經過6年多的辛勤研制,幾經周折,終于獲得成功,1979年通過了科技鑒定,相繼獲得了省、市重大科技成果獎,優(yōu)質名茶稱號。無錫毫茶創(chuàng)制成功后,在歷屆名茶評比中獲獎,并遠銷美、英、加拿大等國家,獲得好評。1986年被商業(yè)部定為全國名茶之一,1989年在西安農牧漁業(yè)部優(yōu)質農產品評比會上,又榮獲全國名茶稱號�! �
生長環(huán)境
無錫毫茶產于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的無錫市郊,這里群山環(huán)抱,四周丘陵起伏,山上樹木郁郁蔥蔥,山下太湖煙波浩渺,碧水蕩漾。無錫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“天下第二泉”之稱。名湖、名泉、名茶三者匯為一體,相得益彰。
無錫地處江蘇南部的水網區(qū)域,屬海洋性氣候,一年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年均氣溫15.5℃,日照適宜,日照年時數2064,年降雨量877.5~1438毫米,年相對濕度80%以上,優(yōu)越的生態(tài)條件適宜于從福建引進的無性大毫良種的生長。該種具有吐芽早,萌發(fā)力強,芽頭肥壯,茸毫特多和內含成份豐富的特點�! �
炒制工藝
無錫毫茶鮮葉原料標準分為四級,一級以一芽一葉初展為主;二級以一芽一葉半開展為主;三級以一芽一葉開展為主;四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為主。夏、秋茶以一芽二葉開展為主。通常,炒制500克一級毫茶需采1.6~2.0萬個芽葉。采回鮮葉及時在室內陰涼清潔的地板上進行攤涼,攤葉厚度3~5厘米,攤放時間據氣溫高低而定,一般在6小時左右,夏茶氣溫高,可以縮短一些時間。江蘇無錫毫茶
江蘇無錫毫茶
炒制工藝分殺青、揉捻、搓毫、干燥四道工序。用手工炒制,炒制時在鍋徑58厘米、深24厘米的龍井電炒鍋中進行,鍋面必須保持光潔、平滑。從殺青到干燥,全在一口鍋內,憑靠工人一雙技巧熟練的手,采用不同的手勢炒制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