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山壽眉|江蘇十大名茶
南山壽眉 ,產(chǎn)于江蘇省溧陽縣天目湖畔的李家園茶場。因此茶形似老壽星的眉毛,且茶樹生長于溧陽南部山區(qū),故得名“南山壽眉 ”。南山壽眉 茶1985年開始創(chuàng)制,條索微扁略彎,色澤翠綠披白毫,香氣清雅持久,滋味鮮爽醇和,湯色清澈明亮,葉底嫩綠完好,1989年在西安農(nóng)牧漁業(yè)部召開的名茶評比會上榮獲全國名茶稱號。
產(chǎn)地
江蘇省溧陽市地出蘇(江蘇)、浙(浙江)、皖(安徽)三省交界處,它是江南的一座古城,城南8公里處有一片清澈純凈的湖水,好像一雙明亮的大眼睛,而且恰好處在從浙西蜿蜒而來的天目山余脈腳下,因此得名“天目湖”。天目湖有三絕:水甜、茶相、魚頭鮮,其中茶香指的就是香瓢九州的“南山壽眉 ”。
南山壽眉 茶產(chǎn)于江蘇省溧陽市橫澗李家園茶場,位于天目湖旅游區(qū)的南山竹海旁,屬中亞熱帶北緣的丘陵山區(qū),山巒起伏,氣候溫暖,云霧繚繞,雨水充沛,日照充足,四季分明,土壤濕潤,無污染。該場屬江蘇省經(jīng)營規(guī)模最大的村級集體茶場,茶園面積933畝。放眼望去,真是“春茶滿山山入勻,半山翡翠半山銀。”由于該場地處溧陽南部山區(qū),茶似老壽星的眉毛,故名“南山壽眉 !
“撞鐘山鶴起,煮茗石罌香!边@是元代溧陽人仇遠《廣教寺》中的詩句,說明溧陽早在宋、元已開始出產(chǎn)茶葉。
采制
南山眉茶的采制技術(shù)特點是:嫩采精揀,工藝不繁,技術(shù)精湛,連續(xù)操作,一氣呵成。主要工藝分攤放、殺青、搓條顯毫、煇鍋四道工序。
采摘標準
清明至谷雨前是壽眉茶采摘的黃金季節(jié)。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,芽長1.5~2.0厘米,通常,炒制500克特級干茶需采6萬個左右芽葉。采回的芽葉必須經(jīng)過精揀細剔,達到嫩、勻、凈的目的。揀剔后的芽葉放置在竹匾上攤放2~4小時后再行炒制。
制作工藝
殺青:在鍋徑60厘米的遠紅外線平鍋內(nèi)進行。鍋溫120~140℃,投葉量300~400克,采用抖、翻、理手勢,將茶葉殺透殺勻。當葉質(zhì)柔軟、色澤轉(zhuǎn)暗即進入搓條顯毫工序。
搓條顯毫:是壽眉茶成形的關(guān)鍵工序。通過搓條,達到失水搓緊成條、顯毫的目的。鍋溫70~80℃,采用抖、理、搓、抓手法,先理直茶條,再用雙手掌合攏搓條。理、搓、抖、抓各種手法靈活掌握,變換進行。用力程度掌握輕、重、輕的原則,即含水量高或低時,動作應輕,避免茶葉結(jié)塊和斷碎。當茶條圓而略扁,茸毫顯露,干度達七成干左右,降低鍋溫至50~60℃,轉(zhuǎn)入煇鍋工序。
煇鍋:目的是進一步理條整形,達到定形、足干的要求。采用慢速翻炒的手法,促使水分蒸發(fā)、理順茶條,固定形狀。炒至茸毫披露,鍋溫略升10℃左右。當發(fā)出持